浪漫之魂—读卢梭
2022-01-29 13:23:20
  • 0
  • 0
  • 0
  • 0

卢梭,西方浪漫主义之父。听说过《爱弥儿》,但我这个不喜欢追星,更记不住人名的人,直到今天才把它们联系起来。

卢梭生前遭人唾骂,死后却受人膜拜。16年后,卢梭被以国家英雄的身份安葬于巴黎的先贤祠。1791年12月21日,国民大会投票通过决议,给卢梭树立雕像,作为大革命的象征,并题词“自由的奠基人”。(来源百度)

我第一次对卢梭产生兴趣是一年前在抖音上刷的一个视频,那人说他是个人渣,一个倡导爱的教育的人却不养育自己的孩子,亲手把五个孩子一生下来全都送进了孤儿院,确实渣。

不仅如此,他一生有很多女人,还跟自己的养母有不正当关系,他攻击教皇,瞧不起贵族,他离群索居,被当时的主流社会集体攻击,最后差一点精神崩溃,从他的《忏悔录》第二部中就可以看出端倪。在大他18岁的偶像加政敌伏尔泰离世后两个月以后,他在贫困潦倒中去世。

我当时就觉得这个人背后肯定还有故事,至少他活得真实!

今天听了樊登讲的《浪漫之魂》,对卢梭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原来他就是那个跟梵高一样生不逢时的人,他们都来得太早啦!!!

但是我非常的佩服他们,没有他们,之后的时代就没人引领。他们用一生的坎坷在为后面的人探路。我觉得我们很多人身上也流着和他们一样的血液,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呼吸和脉搏。

听了这本书,我还感觉到我身边那些让我头疼的孩子,在他们身上也流着比普通人更多的卢梭的血液。“你的教鞭下有牛顿瓦特”,我的担忧中成长着中国新一代的“卢梭”们!这些孩子,他们跟卢梭一样感性、真实、自我,勇于创新,不惧怕权威。如果不过早的被扭曲改造“成功”,他们也有可能成为像卢梭那样名垂青史的作家、思想家。

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样,并不了解卢梭,今天就来借着我的文字初步认识一下他吧,如果你感兴趣了,我们就一起去读他的作品《爱弥儿》《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基础和起源》《忏悔录》等等。

听说康德是一个特别自律的人。他每天出门散步的时间都精确到几分几秒,当地人根据他出来散步的时间核对自己的手表。他一生就有一次迟到了,就是因为看卢梭的《爱弥儿》入迷了。我也好奇这本让康德都入迷的教育专著,我觉得追星不如追名人名著,您说呢?

卢梭幼年母亲在生他弟弟的时候就难产死了,(也有说是生他得了产褥热死了)他极度缺乏母爱。父亲又不顾家,经常长时间出走,之后还一去不回,他经常被扔在姑姑家,很小就做了童工。感觉他的身世跟高尔基有点儿相似。不过,高尔基是自学成才,而卢梭敢于冒险。因为一次回去晚了,关了城门,他就再也没回去,索性直接四处流浪去了。

一个童年极度缺爱的人,一个无家可归无依无靠的孩子,无数个漫漫长夜怎么过的,寒冬腊月,风雨交加时他在哪里?他无限的时间幻想的都是父母如何关爱他,他有可能就是靠着这种幻想活过来的。我猜想他的《爱弥儿》里面就是他心中理想主义的爱,也是每个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渴望,所以能打动所有人,因为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是缺爱的。但是普通人没有能力把它表达出来。

卢梭运气好,他流浪途中遇到一个单身少妇收养了他,他系统的教育就是在这个少妇的家的客厅里进行的,此人对他有再造之恩。没有接受过正统权威教育的他,正好可以让感性艺术的神经更发达。

我想他不想结婚一是为了用行动反对虚假婚姻的形式主义,他的终身伴侣是一个家世背景极其糟糕没有文化的洗衣女子是蔑视权贵。另外他也有可能对那个华伦夫人确实动过真心,不然不可能为她写出那么多动人的诗篇。他最后还带着他的终身伴侣去这位夫人的坟前祭拜过,其实今天我们很多人是可以理解这种感情的,就像杨过和小龙女。

和梵高相比卢梭真的挺幸运的。因为在活着的时候已经名声大噪,他至少算个畅销书作家。当时很多社会名流都欣赏他的才华,因为害怕失去自由而逃避国王的奖励,最终多数人跟他反目成仇,因为思想激进被政府通缉时,他拒绝休谟的善意帮助。如果他愿意低头,是不可能穷困潦倒甚至精神崩溃的。

卢梭的成名也很有趣,你不得不折服于机遇的重要和命运的安排。两次都是无意间在一个角落里捡到一张废报纸,上面的一个征稿启事让他热血沸腾,觉得那就是为他而征稿的。

第一次他回家奋笔疾书,投稿获得第一名,然后一举成名。可第二次他的投稿却石沉大海。然而,伟人就是伟人,他的失败比成功对他的价值更大,那篇落选的征稿文章促成他写了一本《论人类不平等的基础和起源》。为写好这本书,他甚至搬到了无人烟的地方去居住。

可惜这部作品没有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可,他自己设法印出来后,当他满怀希望地寄给他的偶像伏尔泰之后,得到的却是嘲讽。他的性格大概就是遇强则强。这次失败,让伏尔泰从偶像变成了对手,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又一次得到提升。当然,真正让他跟伏尔泰决裂的是那次9.5级的大地震引发海啸,无数人因此丧命,而伏尔泰却写了一首长诗来嘲笑上帝。偶像残忍的夺走了底层人民最后的信仰,卢梭与他公开决裂。

然而伏尔泰死的时候,卢梭并不开心,他觉得自己的命运跟他是结合在一起的。他年轻时读过他很多书,曾经应邀给伏尔泰的歌谱曲,他激动不已。“他走了,我也该走了!”不久之后,他望着窗外的夜空安详去世。

他们有一句流传甚广的名言:唯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度不可逾越。伏尔泰是理性的代表者,他一生反抗教皇,在墙外咒骂法国。但最终却回到法国,荣归故里。他骂了一辈子上帝,临死的时候却请来了教父。而卢梭抛弃了道德的外衣,他活得更真实。他反对上帝却不磨灭心中的信仰,所以临死的时候,他的内心是平静的。

读了卢梭,我会劝对我身边的老师对那些让我们头疼的孩子温柔一点,试着像华伦夫人那样去帮助他们教育他们。如果有机会,我也会去读读《爱弥儿》或者写一本类似的书出来。引导孩子自己去分析,自己选择去做理性的伏尔泰还是超越时代的卢梭。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