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越出息父母越孤独
2018-04-27 17:41:35
  • 0
  • 0
  • 89
  • 0


作为老师,我希望能更多的为父母和孩子的未来着想,也正是这一善念,让我工作多年与家长们的关系都相处得都特别好。

以前我开家长会,总给他们讲故事,让他们不要过多的操心孩子眼前的学习成绩,也就是希望他们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学习是个马拉松,还有十几年呢,赢在起跑线的很多中途放弃了,要坚持到最后的才能算胜利。此外,孩子的在成长期,身体健康很重要,行为习惯很重要,道德品行很关键。我经常说,学习的事儿就交给老师和孩子自己吧。因为农村的家长实在没能力辅导学习,只会盯着成绩看。我也经常提醒爷爷奶奶们:不要把孩子惯坏了,要让他们承担家务劳动,自己的事儿自己做。不然,就算将来有出息了,不孝顺你又有什么用。这样的事儿在农村很常见。

我今天就看到一篇单亲妈妈写的文章《孩子越出息父母越孤独》,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我们只是把它当做一个个案来分析。我们先来弄清楚这位母亲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

这是个单亲母亲,她女儿从小就是学霸。高考以佛山前五名的成绩考入清华,之后又考入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毕业后在美国从事研究工作,女儿不可谓不成功,她一直是母亲的骄傲,是家族的骄傲,再苦再累,这位母亲也任劳任怨。他的女婿也很能干,年纪轻轻就成了芝加哥大学的教授,两个人的工资也挺高的,还有个四岁的儿子,本来这是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为什么这位母亲会觉得孤独呢?她不应该是属于那种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应该幸福安享晚年的妈妈吗?

让我们来看看原因吧:女儿与公公婆婆相处得不好,老吵架,二老生气的离开美国,说再也不会去受罪了。然后,在女儿的再三央求下,她丢下了国内自己的事,去到女儿女婿那里,努力克服异国他乡的不适,全心全意照顾女儿女婿一家的生活起居。一家人能够团聚,也应该是母亲的心愿吧,为什么她会觉得烦恼孤单呢?

其实,让她痛苦的都是些生活琐事。比如,她要吃剩饭剩菜;孩子们吃东西时从不问她需不需要;外出旅游也不带上她;不允许他提任何批评意见,总觉得她是没见识没水准的老妇人。也就是说,在这里,她感觉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另外,女儿有钱也不给家里的亲属资助,反而把钱送给与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非洲的穷人。总之,孩子们把他当做免费的保姆用,就是这些让她心灰意冷。她的亲家们也劝她回去,说让孩子自己请保姆。

他们觉得可能是因为孩子们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被自己惯坏了。这位单亲妈妈回忆起这些年为女儿付出的一切,心里很是伤感。像她这样的情况,我身边还有好几个真实的案例,父母都是当地的能人,孩子翅膀长硬了就飞了,远在异国他乡,打电话不接,发短信不回,他们都后悔把孩子培养的太优秀了,后悔让孩子出国,因为离得太远,感觉这个孩子白白生养了一场了,养儿防老的愿望落空了,他们都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孩子越有出息,父母越孤单。

不过我觉得他们反思的还是不够的,当然他们也没错,错也不是他一个人的,这是两代人两个国家的价值观差异所致的鸿沟,真正内心强大的母亲,完全没有必要暗自垂泪。如果我的孩子那么有出息,我会很为他高兴的,会努力去适应并享受今后的生活。比如那位母亲吧:

首先,孩子有出息,她依然可以高兴,没出息的孩子,更不可能会孝顺你,因为他没条件,可能连结婚买房生孩子都还要让你操心。

其次,你想资助你的穷亲戚,自己可以资助,也可以把孩子们给你的钱转送给他们,就说是孩子给的。你要理解孩子们,美国做慈善是可以免其他税的,不是白做,大家心里都有一本账算,而且就算是穷亲戚,也应该自立自强,不能因为另外的亲戚出息了,就指望着别人来资助。当然如果当初孩子读书时接受过人家的资助,还是应该感恩的,但感恩的方式,应该不是给钱那么简单,而且感恩也有个限度。什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做过头了,反而影响感情。

另外,关于吃剩饭或吃东西不喊你,出去旅游不带你这些小事儿,你完全可以积极乐观的面对。孩子们有钱,倒一点剩饭也没什么,吃剩饭剩菜影响健康,这样的节约并不是最明智的做法,很多60年代过来的老年人都有这毛病,孩子们并没有错,这次做多了倒了,下次自然会做少一点,他们既然关心非洲的穷人,浪费粮食也一定会有罪恶感的。至于他喊不喊你吃东西,真的没必要去计较,你要吃东西自己吃,吃多吃少自己决定,喜欢吃什么自己买,这样不是更好吗?不要把自己当客人就行了。至于出去玩儿,你完全可以母亲身份请求他们带你一起去玩,如果是自驾游,我想孩子们不会介意你跟去的,你去了还可以帮忙照看孩子,如果有不方便,母亲也应该理解。另外,你可以自己报个旅游团,或者是在周围交几个好朋友,组团去旅游。等他们周末的时候,你完全可以给自己放假呀,你自己有退休工资,不花他们的钱就是。孩子们那么自我,你也自我一点,我想他们也能理解,也会支持的。就算他们不支持你,依然可以我行我素。因为你没有义务给他们当免费的保姆。

至于批评,这的确是你的不对了。孩子大了,都是名牌大学的教授,就算他只是个清洁工,三四十岁了,也不需要你再这么管着,我知道中国的习惯是“百岁母忧八十儿”,然而入乡随俗,让他们自己操心自己的事儿不是更好吗?你是一片好心,这不容置疑,天下父母哪有不爱自己孩子的?但是爱的方式不对,对他来说是枷锁,是负担,所以他要反抗,而且很多的老观念在现在社会,尤其是在西方社会,本来就过时了,那些高级知识分子工资虽然高,表面风光,其实工作压力挺大,所以回家来就想轻松一下,自然不愿意听你啰嗦毫无意义的东西,其实你只是孤独了,但是你完全可以找自己的同龄人去玩儿,没必要绑着孩子们。这样大家都痛苦。何苦呢?

所以呀,父母的孤独,其实有一大半的责任在父母自己,现在很多年轻人反感那些跳坝坝舞的中老年妇女,其实我挺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年轻人不愿意陪他们,人家围在一起乐呵,大家都理解一下吧。总比呆在屋里整天的念叨你,管你批评你好很多,如果你太强势,把他压下去了不再跟你交流,她得了抑郁症那更糟。一个月前我们小区有个老人跳楼了,据说是抑郁症。

都说父母爱孩子,其实我认为孩子也是爱父母的,就算父母有百般不是,如果你的父母真有个什么三长两短,你真的会一点都没有遗憾,所以呢,还是请天下的孩子,也尽可能的体谅一下父母,因为将来,你跟你的孩子也一样可能会有代沟。

最后再给这位母亲提点建议,就算你六十几岁了,有合适的还可以来一场黄昏恋呀,辛苦了一辈子,放纵一下自己又如何?你也可以去福利院里面做做义工,或者去老年大学学学书法呀,唱唱歌,跳跳舞之类的,我们的这边儿政府都办有免费的老年大学,还请了专门的老师,我的太极老师他们都在那里学书法,学跳舞唱歌,每周两次,一次半天,连笔墨纸砚都是政府出的钱。

我们中国人是最重情的,血浓于水。但是爱到死死的抓住不肯放手,是一种无情的占有,还可能会因爱生恨,很多孩子就被这样的爱给毁灭了。如果你的爱能达到放手的境界,那么对于两代人,都是一种幸运!作为父母,我们迟早有一天是要闭上眼睛离开人世的,迟放手不如早放手,你还可以活着看到孩子在没有你的帮助下过得很好。这样,你将来走的时候,不就没牵挂,没遗憾了吗?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