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些小的矛盾纠纷,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常常会把小事闹大,如果有一方是低头认错,那么便可大事化小,然而凡事也有例外,因为孩子的一点小纠纷逼迫对方道歉,家长们大打出手大的视频前段时间在网上热传。我朋友说,真正的朋友不需要道歉!你们同意吗?
如果我真的错了就会放下尊严真诚的道歉并承担责任弥补损失,如果反过来是对方伤害了我,他能这样做我会很开心的原谅他,只要不是故意反复犯错,误会解开之后,我们的友谊反而会更上一层楼。所以我觉得有些道歉是必要的。如果对方明明错了还死不认错,那我会觉得受了欺负便刻意与他保持距离。
因为我在群里要求一个朋友给我道歉,引出群里对道歉的大讨论。这些年学习心理学,我知道了委曲求全并不是一种健康的生活理念。
之所以我要求他道歉,是因为我以前忍让包容,就算自己没错也常常给别人道歉。群里好心的朋友们努力帮我找回自我,现在我有勇气在任何情况下去争取自己的权利了。虽然只是一件小事,按照以前的个性完全可以置之不理。要求对方道歉对我来说是进步,其实对方道不道歉并不重要。话一出口我便达到了超越自我的目的。然后我们很快跳出单纯的事件对道歉这一行为进行深层的探究了。这让我对一些习以为常的做法开始反思,现在把聊天记录整理如下,希望它对你们也有所启发:
我朋友说,真正的朋友不需要道歉!
很多人会为了固定的概念而着相,回归友善和尊重远胜于道歉!舍掉了这些采取道歉的形式,反而是丢了芝麻捡西瓜。得到道歉的一方认为自己是个胜利者,反而逐渐养肥了自我的人性,如果对方满足你的形式主义的道歉,人人都满足你,长此以往,你可能会成为一个魔头(极端利己主义,个人中心主义)。
有时候,道歉未必能换来友善,因为道歉的心理和友善的心理不对等,我们中国人很多自以为天经地义的道理都是不符合逻辑的。他说,道歉不适用于熟悉的朋友之中。伟大的人都不道歉,爱因斯坦的前妻一生纠结于让对方道歉,以至于才华落幕,爱因斯坦的很多后代也因此毫无突破,有大量的案例论证道歉会破坏友谊。我当然明白“退一步海阔天空” 的道理,不在小事上纠结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更重要的事情。能感受到对方的歉意就可以了,的确不需要计较道歉的形式。
然而熟悉的人真的不需要道歉吗?如果爱因斯坦能低头道歉,他的老婆内心不再纠结,好好的养育孩子,那这个家族不就更加的辉煌灿烂了嘛。我们的确说过朋友之间要多多的包容,有个故事说,把朋友的伤害写在沙滩上,把朋友的恩情刻在石头上,但是任何绝对的话都有点问题,熟悉的朋友未必就不需要道歉,什么“大恩不言谢”“朋友是用来伤害的”,这些话都有其适用的范围,人家夫妻还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呢,“唇亡齿寒”熟悉吧?如此休戚相关的一对朋友,还可能伤害到对方呢,所以我觉得保持距离是保持友谊的最好方式,牙齿咬着舌头了,说不说对不起都会一起痛,那是共同的损失,只能一起熬过去,她们一起担当彼此关心,自然超越了形式主义的一句“对不起”,但这并不能说人家没道歉啊!
难道错了就坚决不道歉吗?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群里有人刷屏了或发广告了就发红包,不用道歉,违规就接受规则的惩罚,违反法律就接受法律的制裁,也不用道歉,那么像这种小小的错误,比如公交车上踩着对方的脚了,真诚的说声对不起!大家都不耽误时间,不是很好嘛。朋友之间不应该过分的斤斤计较,但小摩擦总会有的,通常并没有详细的惩罚规定,道一下歉,满足一下心理平衡,应该没什么吧。当然,朋友之间其实可以约定俗成一些相处之道,甚至适当的惩罚来保护各自的边界不受侵犯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虽然我觉得朋友所说熟悉的人之间就不应该道歉有些极端,我认为自己应该道歉的时候还是会道歉,不过,现在的我也不喜欢被人道德绑架,以前为了息事宁人,经常给别人道歉,但是总觉得自己没错,因而又觉得挺委屈的,以后,如果我觉得自己没有做错,我也学习他坚决不道歉,一点儿都不能包容我错误的朋友不要也罢,反正现在我想一个人清清静静地学习和思考,不希望被太多的人打扰,所以朋友对我来说几乎是个累赘。